今天我們稱男禿為「比丘」,女禿為「比丘尼」,習以為常,不知其中含意,今天讓我來說明一下。
「比丘」原為「苾芻」,後改為「比丘」卻是為何?乃對我華夏聖人而來。丘者,孔子也,「比丘」即自謂與聖人比肩,狂妄自大,無以復加。此說雖在唐宋時已有佛者辯駁,然這「比丘尼」卻狠狠的將他們的謊言撕開。
這「比丘尼」在「比丘」之後加上個「尼」,卻是自比仲尼之意,等如敲釘轉角,再無轉圜餘地,佛者野心已昭然若揭。
你說是巧合,世上竟有如此巧法?你說是巧合,又為何好好的「苾芻」不用,偏要改為「比丘」?
佛者自比聖賢,卻又不問政事,不辨綱常,盡是逃父離家、拋妻棄子,於國無功,於民無德,又不事生產,好整以暇的待鄉民布施,此等大奸元惡,竟自比聖賢?委實傳笑四方,家國無光!